全球關稅大戰如何應對的幾點思考

毅至國際原創文章,版權所有。如發現抄襲等侵權行為,將投訴到Google等搜索引擎將侵權鏈接及網站從搜索結果中刪除並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在全球化進程遭遇逆流、貿易壁壘此起彼伏的當下,“關稅大戰”已成為任何一位企業家、投資人乃至普通消費者都無法迴避的時代議題。本期博客文章將結合最新政策動態與市場數據,圍繞兩個維度展開:宏觀形勢判斷、各國業者策略。全文約3000字,可作企業決策的快速參考。

一 全球關稅大戰的三個基本判斷

1.1  中美關係難言緩和

自4月以來,美國對中國產品的關稅政策經歷了過山車式的變化:4月2日白宮先對全部進口商品統一加征10%基線關稅,並授權對貿易逆差最大的國家(中國等)徵收最高84%的“互惠”附加稅;4月8日另一行政令把經郵政/快遞渠道入境、貨值低於800美元的中國小包關稅拉高至最高120%,併疊加75/150美元固定費;緊接着4月9日發布的EO14259直接對除少數豁免外的所有中國商品再加125%互惠附加稅,在原20%基線關稅之上疊加,令整櫃/常規渠道的名義稅率沖頂145%,創下本輪加稅極值 。然而4月23日多家媒體又援引白宮官員透露,美國政府正考慮把部分對華稅率降至50–65%區間,為談判留出迴旋餘地 。雖然這場關稅大戰激烈程度最近有所降低,但由於美國總統特朗普重新上台後的國安及貿易班底大幅“右轉”,估計短期,至少在特朗普任期內,美國對華產品打壓、技術封鎖、投資審查與出口管制都將更趨常態化。

1.2  加美貿易摩擦持續

加美墨自由貿易協議(CUSMA)2020年7月1日正式生效,條約規定第6周年(2026年7月1日)進行“聯合審查”,屆時任何一方若表達異議,將觸發再談判;若10年內談判失敗,協定於2036年自動失效 。在當前美加輿論對立、雙邊關稅摩擦加劇的背景下,協定重新談判將不可避免,按期續簽存在顯著不確定性。

1.3  美國製造業迴流成長期趨勢

在安全、政策、成本與市場四股力量的合力驅動下,“Made in America 2.0” 已從政治口號升級為企業的結構性決策。以下是各主要原因、機制、政策及影響時間的詳細分析:

根據以上因素,可做幾點綜合判斷:
  1. 政策窗口長:稅收抵免有效期直至2027–2032年;新廠建設通常3–5 年才能投產,意味着“迴流項目”會在十年內持續增加。
  2. 地緣風險難逆:全球大國競爭進入“結構性摩擦”階段,企業很難再押注單一海外供應鏈。
  3. 成本曲線交叉:當自動化率>70%時,勞動力差異對總成本影響不足5%,足以抵消關稅與運費。
  4. 市場端給予溢價:聯邦採購“Buy American”條款疊加消費者偏好,使本土製造享有更高議價空間。

因此,美國製造業迴流不是短期救市行為,而是被法案激活、由風險催化、靠技術鞏固、以市場消費驗證的長期結構趨勢。

二、給加、中、美創業經商者的策略建議

加拿大抵制美國產品 (THE CANADIAN PRESS/Ethan Cairns)

2.1  加拿大業者:抓住“本土替代品+中國平替”雙重窗口

  • 消費側“抵制美貨”情緒高漲:最新Leger調查顯示,76%加拿大消費者已調整購物習慣,主動尋找本土或非美替代產品;另一份YouGov報告指出,61% 受訪者稱自己“正在或準備抵制美國品牌” 。
  • 目前受美加貿易摩擦影響,可以考慮從中國進口替代的潛力品類有:
合規提示:若從中國進口,上述部分產品在加拿大入關時須事先獲得許可證書,遵守標籤健康聲明、消費品安全法等合規要求,具體可參考毅至國際既有案例。

2.2  中國業者:分散市場+再配置供應鏈

  1. 開拓其它英語系市場: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在產品要求、法律體系、支付與物流基礎設施上與美國相似,便於快速複製亞馬遜、Shopify等DTC模式
  2. 合適品類:除以上產品外,還有凍干寵糧、高端室內健身器材、美妝工具、戶外露營裝備等賽道既有消費升級趨勢,又未被當地大品牌壟斷。

2. 面對轉口貿易監管升級,建立“第二增長曲線”

  • 過去利用越南、柬埔寨“原產地替換”模式規避關稅如今風險劇增;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BP)在2025年Q1將原產地核查抽檢率提高到21%(官方月報數據)。
  • 方向一:在墨西哥或加拿大設立組裝或最終包裝工廠,享受北美自由貿易協定CUSMA零關稅(關注毅至國際公眾號,發送”原產地證“免費獲取美國海關官方原產地證模板)
  • 方向二:直接赴美建小規模自動化生產線,利用各州招商補貼。

2.3  美國業者:藉機進入製造業,填補市場空白

綜合美國目前市場環境及政府政策,有以下項目可供中小企業參考:

結語:在不確定中尋找確定性

關稅大戰的本質,是全球供應鏈重構與地緣政治重新洗牌。對企業而言,不確定性意味着風險,也意味着機會:
  • 加拿大企業可通過“供應鏈替代”贏得愛國消費紅利;
  • 中國企業需開拓多元化市場,把“世界工廠”升級成“全球運營中心”;
  • 美國企業若順勢切入製造業,將在政策補貼與市場真空中實現躍遷。

毅至國際將持續跟蹤CUSMA審查進展、各國關稅政策與合規細節,幫助客戶在風雲變幻中穩健布局。如需具體操作指引,歡迎與我們聯繫。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